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0赞
手机版
扫码打开手机版
把文字装进口袋

产销两端同发力 打造香甜“致富果”

木之本幽儿 2022-12-3 09:41:40
510
0
廉江红橙加入“12221”市场体系建设。
后台客服人员清点备货。
“红橙哥哥”刘志豪(中)帮顾客挑选光泽诱人的廉江红橙。
①廉江红橙自动化分拣流水线。
②《红橙奇缘》演出,以文化赋能廉江红橙品牌增值。李廷睿 摄
③酸甜可口的廉江红橙是廉江市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伴随最近一轮降温,“中国红橙之乡”廉江市的8万多亩红橙园里,颗颗硕果由青转黄,积累起更丰富的糖分。
据廉江市农业农村局统计,该市目前种植廉江红橙面积10.2万亩,结果面积8万亩,今年产量预计达到8.3万吨,主产镇有高桥、青平、石颈、石岭、长山、雅塘、新民、良垌、横山、石城等。今年,廉江市委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,全市已扩种红橙2227.5亩,全市种植廉江红橙50亩以上的超过33家,整体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。
近年来,廉江市深化拓展党建引领模式,创新探索“2+3+4”红橙产业链体系,发力生产和市场两端,擦亮廉江红橙“国字号”农业品牌,形成了特色品牌打造、促进农民增收、引领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机制,让廉江红橙变成“致富果”“振兴果”。
●采写: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
通讯员 张思燕 蔡柏均 宣俊宇 陈明辉
摄影:郭龙碧(除署名外)
两个党委
把党建融入红橙产业链
廉江红橙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青平镇、高桥镇、车板镇、石颈镇等地。为推动党建引领产业连片化、规模化、科学化发展,有效打破传统党建活动边界,廉江市成立了红橙产业链党委,下设种植党支部、物流专区党支部、销售专区党支部,涵盖30余家种植合作社及电商企业。
围绕“党建共建、服务共享、信息共通、商事共议、生产共促”原则,红橙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,形成工作项目化、项目清单化、清单责任化、责任具体化,确保将党建“杠杆”直接作用在红橙产业链条上。
据廉江市农业农村局统计,廉江红橙种植面积约10.2万亩,挂果面积约8万亩,预计总产量约8.3万吨,年总产值9.6亿元;规划2022年新开垦种植面积1万亩,已完成新扩种2227.5亩;从事红橙种植销售的廉江人总数近10万人。
为提升廉江红橙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力,廉江市又成立了红橙产业提升专班联合党委。其下设4个党支部,分别为苗木基地建设组党支部、扩种工作组党支部、品牌包装设计党支部、“廉江红”品牌化经营党支部。该党委由市委常委担任专班联合党委书记,市委组织部、市委宣传部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单位业务骨干纳入党支部管理,全程对接跟踪技术推广、品牌设计、质量把控、分类销售等环节。
红橙产业提升专班联合党委成立后,多次召开工作会议,专门研究解决红橙种植销售等环节的存在问题和困难,为广大果农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解读。
三大计划
提升红橙产量和质量
在红橙产业链党委和红橙产业提升专班联合党委的推动下,廉江市统筹联动各方资源,重点实施政企融合、党员先锋、强技创收“三大计划”,确保党员聚在产业链上、人才育在产业链上、果民富在产业链上,将党建“触角”延伸至乡村产业发展一线。
在廉江红橙主产区青平镇,该镇党委围绕“青平万亩红橙旅游观光带”目标,推出“免息贷款种橙”政策,农户计划种植红橙,可免息向银行贷款,所产生的利息由政府补贴。廉江市金融局联合农商银行则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推出特色金融产品“橙农宝”,充分发挥农村乡镇网点全覆盖优势,为果农提供全方位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。
为突出做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育、引、用文章,廉江市培养红橙产业党员致富带头人213人,助力果农增产增收,助推村集体经济增长。青平镇横坑村委党支部副书记关锡运,统筹成立丰源红橙种植专业合作社,种植红橙面积3000多亩,发展社员60多人,帮助解决青平镇30多户困难户就业难题,牵头为当地困难户开展红橙种植管理技术培训。河唇镇“90后”大学生党员刘志豪,返乡创立本土电商品牌,高价包销红橙果,打通销售渠道推向全国各地,帮助当地果农解决红橙滞销问题,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“红橙哥哥”。
依托镇街党校、人才驿站、人才智库等阵地平台,廉江市办好办活“果农学堂”“围农夜话”“方言课堂”等理论学习品牌,充分激发乡村一线人才活力。青平镇党委依托“金点子”项目,建立红橙人才资源库,聘请高校教授为红橙种植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,以提高红橙病虫害防治和有机肥的使用,大大提升红橙的产量和质量。
四大环节
统筹力量做好产销对接
紧扣红橙产业“种植—包装—物流—销售”四大环节,廉江市积极推动党建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。
在种植环节上,廉江探索开展“党员种植户”“五星级党员示范橙园”等活动,将“党员评星定级”评选与带动红橙产业发展相挂钩,把党员示范岗、先锋模范岗设到红橙园里。党员致富能人牵头,每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联系带动5—10户农户发展红橙产业,对农户开展“一对一、手把手”跟踪指导。同时搭建红橙产业“1+8+N”组织体系,即1个红橙产业链党委、8个镇级红橙交易中心、N个红橙种植基地;规范提升龙头企业7家、红橙专业合作社58家,带动果农730户,辐射带动果农8120户。
在包装设计环节上,廉江市以“廉江红”品牌为着力点,发布“廉江红橙”区域公用品牌,包括“廉江红橙”地理标志、“廉江红”品牌标准、“廉江红”吉祥物卡通形象“橙鲜子”和产品溯源二维码,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标识。
在物流环节上,廉江市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重要作用,成立“红橙采购商联盟”,政府牵头整合物流快递企业和红橙经营企业双方资源,有效降低物流快递成本,从运输端与采购端打通廉江红橙流通渠道,让惠农增收落到实处。廉江邮政公司组建以党员为带头的物流快递队伍,专门为青平、高桥、车板等镇的橙农提供专业优质寄递服务。
在销售环节上,廉江市建立独具廉江红橙特色“12221”市场营销体系,积极开拓各类农特产品销售平台,帮助农业企业参与“农业企业+政府异地推介平台”“农业企业+物流中介组织+异地超市或批发市场”等销售模式,建成廉江市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,推动红橙电商创业孵化,把政治觉悟高、销售业绩好、带动能力强的电商骨干吸收进党员队伍。从2003年至今,廉江市多次举行廉江市红橙文化节,召开廉江红橙开采仪式暨产销对接大会,唱响“红橙搭台、经贸唱戏”主旋律,以“红橙+文旅”“红橙+茶叶”“红橙+红树林”“红橙+小家电”等为重点打造“红橙+”模式,有力助推廉江“四大提升工程”,为廉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。
■聚焦
制定标准为红橙品牌“撑腰”
在制定“廉江红”品牌的红橙标准前,廉江市农业农村局征求了红江农场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意见,参照此前廉江红橙各方面标准和红江橙鲜食标准,对照廉江红橙以往的检测结果,同时对标宁波象山“红美人”柑橘、四川仁寿县枇杷和云南褚橙,打造“廉江红”品牌。
去年12月10日,2021廉江红橙开采仪式暨产销对接大会上,发布了“廉江红橙”地理标志、“廉江红”品牌标准。“廉江红”品牌的红橙标准“内外兼修”:对内,“理化指标”包括果汁率、可食率、维生素C含量等;对外,“感官指标”包括果形、色泽、洁净度、果实横径等。
就在制定标准的同时,廉江市积极指导企业申报使用廉江红橙地理标准产品。“并非所有红橙都能贴上‘廉江红’商标,要符合资质。”廉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钟秋介绍,对于没有地理标志产品标识、没有相关二维码,将不被允许使用“廉江红橙”标识。廉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方面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,严厉打击整治各类未经许可授权擅自使用“廉江红”商标的违法行为;另一方面规范和净化红橙市场经营秩序,组织红橙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,督促经营户自觉维护廉江红橙品牌,共同提升“廉江红橙”品牌。
去年9月29日,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省农业农村厅、省乡村振兴局发出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农产品“12221”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》。该体系内容包括:搭建“1”个农产品的大数据,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;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“2”支队伍;拓展销区和产区“2”大市场;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“2”场活动;实现品牌打造、销量提升、市场引导、品种改良、农民致富等“1”揽子目标。
廉江市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系列要求,把红橙“12221”市场体系建设纳入其中。乘着近年电商直播销售火热的“东风”,廉江顺势而为,把拓宽产品销路和提升产业品牌度的触角,探进广阔的互联网领域。廉江市加强了与阿里巴巴公司的战略合作,以及和各大综合电商平台的合作。依托苏宁、京东、天猫等知名电商,廉江致力打造本土品牌,其中“橙乡味道”获“中国·广东‘农电奖’标杆奖”。廉江市为阿里巴巴进驻免费提供办公室并落实好500平方米的仓储场地,并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了“中国特产—廉江馆”。
作为广东省第一批产业园,廉江市红橙现代农业产业园于今年10月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。打造“廉江红橙”区域品牌,是廉江市红橙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项重要工作。“自产业园建设以来,紧紧围绕红橙产业,统筹布局生产、加工、示范、服务等功能板块,资金重点用于加工和黄龙病防控这两项短板。”廉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。红橙产业园还重视农业科技支撑,与高校、科研单位开展合作,促进红橙种植面积的扩大。
■延伸
红橙遇见(亻+厓)歌调音乐剧
文化赋能红橙品牌增值
2021年初,一场备受瞩目的大型原创(亻+厓)歌调音乐剧《红橙奇缘》,在廉江剧院首次登台演出。该剧以红橙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为主线,通过“非遗+特产+扶贫+传说”的形式,讲述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。
通过加大对红橙产业的文化赋能比重,廉江市全力为红橙品牌增加溢价。快递哥、种橙姑娘、媒体记者、抗台风的村民、坐上旅游大巴来廉江摘橙……《红橙奇缘》歌调音乐剧内容丰富有趣,原创内容贴近生活。这部以精准扶贫、红橙发展、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原创(亻+厓)歌调音乐剧,共有5幕,演出时长约110分钟。主创团队不仅有国家一级编导、演员、作曲家,还有国家一级的舞美设计师、灯光设计师等。
创作这出大剧,也是廉江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大胆尝试。《红橙奇缘》由64名演员分为传统戏和现代戏两部分穿插表演,现代戏展现廉江实施精准扶贫、发展生态旅游、实现乡村振兴的实干精神,传统戏则借神话传说赞美阿橙与三妹因橙结缘的纯真爱情,和他们献身红橙事业的坚定信念。
主演之间的部分对话保留本土方言(亻+厓)话,演唱则大量使用(亻+厓)歌调。这种用(亻+厓)话演唱的歌调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,是廉江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其歌词四句为一节,每句七字,一、二、四句押平水韵(可重韵),平仄格律明显,与七绝、竹枝词类似。
“作为一种文化坐标,代表廉江地域的文化,我觉得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音乐剧,把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向大众展现出来。《红橙奇缘》部分台词保留(亻+厓)话,很多歌曲也以(亻+厓)话来呈现,我觉得挺好,廉江(亻+厓)歌是廉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样传承和发展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。”在廉江生活一年半的沈朝政感言,《红橙奇缘》搬到大舞台上,既是对保护非遗的探索,也是廉江城市发展的需要。
《红橙奇缘》在创作之初,就邀请到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、国家一级作曲家金旭庚,国家一级演员林波,国家一级编导梁群等参与。演员以廉江市剑清粤剧团为主要班底,并在全市教育系统吸纳优秀音乐人才成立廉江市(亻+厓)歌艺术团。
“创作这部剧,其实是一件四方共赢的事情。”时任廉江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关维荣分析,这部剧既能传承弘扬廉江的(亻+厓)歌文化,又能宣传廉江的红橙产业和红橙文化,还能以(亻+厓)歌、红橙这两项极具廉江特色的文化为载体反映精准扶贫、乡村振兴的成果,最后还能为(亻+厓)歌传承培养一批人才。“我们不但要培养传承人,还要培养观众。只有这样才能培育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,它们的路也才能走得更宽。”关维荣说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免责声明
本站所有帖子以及内容由用户自主发布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!本站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以及连带责任!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感谢您对《全球日报》的支持!欲了解更多可关注“全球日报”微信官方公众号!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